龙泉法院工作人员为青瓷企业提供司法服务。
以警护景守护运河生态文明
浙东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南端起始段,全长200余公里。它连接了钱塘江、曹娥江、姚江三大流域,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大动脉。
浙东运河不仅是一条漕运通道,也是沿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商贸繁盛、人员往来,深深烙在浙东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肌理当中。
运河边的人们,与运河世代相伴,也使得众多古迹遗存、风物民情、诗篇传说,汇成了沉甸甸的运河记忆。绍兴黄酒的酒香,随浙东运河“漂”向远方;青瓷、绿茶和丝绸经由浙东运河、海上丝绸之路远播海外……这些,都在浙东运河的历史画卷上描绘出丰富色彩。
绍兴黄酒,风味独特,历史悠久,为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其特色风味得益于绍兴的地域环境如水源、原料、湿度、气温等客观因素,但决定性因素则是独特的酿制技艺。
蒸米、落缸、开耙、压榨、煎酒、封坛……每一坛黄酒,都贮存着酿酒老师傅的辛勤劳作和对完美工艺的执着追求。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次修行,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朝圣,正是因为一代代非遗传承者的匠心守护,才让绍兴非遗世代相传。
绍兴还是一个地地道道、源远流长的戏曲之乡。拥有越剧、绍剧、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五大剧种;平湖调、词调、莲花落、摊簧、宣卷五大曲种。这些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可谓“十全十美”。
百年前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社戏》,使绍兴水乡社戏这一独特的文化风情深深镶刻在世界文化史之中,镶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2008年,水乡社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滋养了绍兴这座水乡之城,奠定了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浙东运河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公安全面落实生态警长责任制,进一步构建生态义警体系,全力护航运河生态文明。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积极探索警务合作新模式,将生态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宣传防范、打击犯罪等多方面要素融入其中,为浙东运河的生态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条环城河我已经守护了十几年,见证了它从排污乱象下的浑浊到逐渐清澈。”在浙东运河畔,62岁的河道警长傅旺特正在巡河。说话间,傅旺特已经拍下了水中垃圾漂浮物的照片,上报至街道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几十年如一日,傅旺特守护着浙东河道的生态,同河道周边的居民、商户混成了熟人。退休后,他又作为志愿者重返守护河道的工作。傅旺特是绍兴市越城区上百名生态警长的缩影。
为守护运河,越城公安推进生态义警体系建设,在原有“河长制”模式基础上迭代升级,建立并完善以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为基础的多元巡查体系,促进政府部门与基层自治组织形成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生态警长、网格员及志愿者力量1000余人,纵横古城的血脉中焕发出盎然生机。
此外,为维护运河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越城公安织密一张运河生态防护网,积极与水利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行政部门对接,全面整合生态类警情和林、水、路以及重点监管行业数据资源,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深化水域技防、物联网和互联网感知体系,准确收集取证,精准抓捕打击,切实保障生态资源和绿色经济发展。近三年来,越城分局立案侦办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共计70余起,移送起诉109人,案件快办率达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