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世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中级)
肿瘤学硕士,从事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工作近十年,擅长:癌性肠梗阻、癌性恶液质等重症患者的逆转及全身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肿瘤化疗(代谢方向)专病门诊:周三上午
文章来源:肿瘤代谢营养治疗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肠脑轴(Gut-Brain Axis)是指肠道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肠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对人类身体和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肠脑轴的组成部分包括:
①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着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通过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影响人类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②免疫系统:肠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肠道菌群紧密合作,维持肠道免疫平衡。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物质可以影响大脑功能和情绪状态。
③神经系统:肠道与大脑间有着丰富的神经传递和化学信号。肠道通过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与大脑进行通讯,影响睡眠、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肠脑轴的失衡与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消化问题、肠道炎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维护肠脑轴健康的方法:
①饮食调整:摄入富含纤维、益生菌和预生物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酸奶、发酵食品等,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②管理压力: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对肠脑轴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放松技巧、冥想、运动等方式来管理压力,有助于维护肠脑轴的健康;
③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与肠脑轴的健康密切相关。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
肠脑轴三大系统中,肠轴是肠道中的血管,肠脑轴更多是指肠道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迷走神经等通道向大脑传输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并参与调节激素水平。是一种脑与肠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由于发现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协同工作的,而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肠脑轴”的概念就被提出。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特征或许与抑郁症相关,其背后的传导机制则与基因有关。人类肠道腔内被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在内的数万亿微生物占据,这些微生物中99%甚至更多是细菌,约10万亿个,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共生菌三类。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调节免疫系统、人类营养素代谢、大脑健康,甚至改变宿主基因表达。
“肠脑轴”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间的生化信号交流进行,双向信号沟通网络。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神经免疫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以及肠道神经系统一起,通过激素和神经回路实现信息交流,调节并控制着许多生理和行为现象。强健成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到70%,普通成人是25%,便秘人群仅15%左右。
不同菌群对不同食物有不一样偏好,日常膳食决定了人类肠道菌群组的组成。人类短期和长期的饮食变化均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生态。饮食的改变会致菌群物种数量的相应变化。菌群间互相存在竞争,最终决定哪一类微生物在其中生存。每天吃碳水化合物不怎么吃蔬菜,那么,体内喜欢这类碳水化合物的菌群就会越来越多,而喜欢膳食纤维的菌群则有可能被饿死。反之,亦然。关于人体肠道菌群的构成主要由饮食和生活方式决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小的认知,目前已经得到业内的认可。可以这么认为,在没有血缘关系和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一群人,其肠道菌群构成会高度相似。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膳食是主要的外在因素,基因则是对肠道菌群影响最大的内在因素。不过,至于对个体肠道菌群间差异的影响力,孰大孰小尚无定论。多个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含消化乳糖和有助于确定血型的两个点位,显著影响肠道中存在哪些微生物。目前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宿主—微生物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还发现,在某种细菌水平的升高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肠道微生物引起的炎症会影响人的情绪。实验室研究显示,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升高,影响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社会交互受损,且具有性别特异性。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控制人类的食物偏好和情绪。肠道菌群通过改变人类的味觉受体、产生改变情绪的毒素,并“挟持”人类的迷走神经控制饮食行为;通过分泌神经递质血清素和多巴胺让我们开心,通过影响免疫系统促使机体分泌炎症因子使我们情绪低落。理论上推测,据肠道微生物可检测、易修饰特性,开发早诊断、早治疗等手段,使脑病肠治成为可能。肠道菌群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实例不少见。有人利用粪菌移植技术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案报道 。了解肠道菌群与精神类疾病的关系,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精神类疾病。
只是肠道菌群与“肠脑轴”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抑郁症有多种表现型,细菌也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与精神障碍产生关联。尚不清楚是否能通过减少或者杀灭肠道中摩的哪些菌来缓解抑郁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