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爱您和家人健康 人卫健康

案例

老李今年59岁,从年初开始就常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老李觉得这就是痔,没什么大不了,于是自己买了些治疗痔的软膏,但使用很久仍未见好转。老李听邻居说肛肠病有专科医院,于是便来到肛肠医院门诊就诊。接诊医生建议老李做结肠镜检查。老李一时不知所措:“什么是结肠镜检查?怎么做?”老李担心自己的肠子里长了不好的东西,遂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老李的肠子里长了一个较大的息肉。医生告诉老李,要先做病理检查,然后再住院做息肉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老李的大肠息肉为管状腺瘤,是良性病变。于是老李手术切除了大肠息肉。

老李的情况比较典型,也很常见。因为很多人不了解大肠息肉和结肠镜检查相关知识,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在1%~2%,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0%~30%。当知道自己患有大肠息肉时,不必过于担心,这是一种常见疾病。

大肠息肉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大多数大肠息肉患者无特殊的不适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症状。

①便血:大便时出血,常为鲜红色血,间断出现;或在大便常规检查时发现大便隐血阳性。这两种情况相对常见。

②便黏液:大肠息肉患者排出黏液较无大肠息肉者多,尤其是息肉较大者。

③腹胀、腹痛:少数情况下,大肠息肉可引起腹胀、腹痛症状。

④大便习惯改变:少数情况下,大肠息肉可引起患者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燥、有便排不尽感。

⑤大肠息肉脱垂:直肠的长蒂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垂至肛门外,有时会被误诊为痔或肥大肛乳头。

如何发现大肠息肉

大多数大肠息肉患者无特殊的不适症状,故要想发现是否有大肠息肉,主要依靠临床检查,首选结肠镜检查,其诊出率明显优于CT检查。

结肠镜又叫大肠镜,镜身全长约1.3米,可以直接观察回肠末端和全部大肠。结肠镜检查使大肠疾病的诊断率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对大肠炎症、息肉及肿瘤等的诊断优于其他检查方法。结肠镜还可以治疗大肠疾病,如大肠息肉的电灼治疗、大肠癌的早期治疗,方便可靠,可使患者避免外科手术的痛苦。

结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①需做常规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传染病四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等。

②按服药说明服用肠道准备用药。

结肠镜检查的一些注意事项:

●内镜检查可能有一定风险,患者应主动、坦诚地向医生阐述既往病史。

●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建议在检查前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3~7天;若对是否可以自行停药有疑问,请咨询医生。

●便秘患者可提前3天服用导泻药,如聚乙二醇散等。

●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因为大肠被牵拉、肠痉挛等,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就有了无痛结肠镜检查。由麻醉医生给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下完成结肠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感,检查结束后患者在几分钟内即可清醒,经医生观察一般情况,患者完全清醒后便可离院。目前,无痛结肠镜检查在国内已广泛开展,为结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提供了更好的辅助。

大肠息肉一定要治疗吗

虽然患了大肠息肉,但没有任何不适,能否任其自生自灭?腺瘤是最常见的大肠息肉,具有恶变潜能,如果置之不理,不但不会自然消失,反而有可能发展为大肠癌。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的关系十分密切,50%~70%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的。

● 腺瘤与大肠癌的发生率都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 腺瘤诊断的平均年龄比大肠癌提前5~10年。

● 癌变风险会随腺瘤长大而增加。

● 约1/3的大肠癌患者同时有一个或多个腺瘤。

现已证明,经结肠镜发现腺瘤,并予以切除的人群,其发生大肠癌的风险下降了76%~90%。所以,若能早期发现、早期切除大肠腺瘤,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大肠息肉如何治疗

绝大多数息肉依靠现今的药物治疗是无法消除的,更不会自然消失。目前, 针对大肠息肉,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结肠镜下治疗。

对于较小的大肠息肉,主要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患者没有痛苦、易于接受。

对于较大的大肠息肉,特别是直径1厘米以上的大肠息肉,主要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即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剥离,并用高频电流完整切除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指内镜下进行黏膜下注射后使用特殊电刀逐渐分离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将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并使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的痛苦。

大肠息肉彻底切除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切除较小大肠息肉的患者,术后2小时无异常,可进流食或半流食;对于切除较大大肠息肉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便于术后观察,发现并发症可及时处理,术后需要禁食1~2天,第3~4天可进流食,第5~6天大便潜血阴性可以出院。

为何大肠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检查结肠镜

这是因为大肠息肉切除后往往容易复发。据统计,大肠息肉复发特别是腺瘤复发的风险在30%~60%。

容易复发的高危因素:多发腺瘤;腺瘤直径大于1厘米;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者家族中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

另外,大肠息肉在肠道中往往比较隐蔽,特别是直径小于0.5厘米的息肉,非常容易漏诊。据统计,大肠息肉的漏诊率约为15%,小息肉的漏诊率可达30%,甚至30%以上。

因此,建议患者切除息肉后1年内复查1次结肠镜,复查结果阴性者可间隔2~3年再复查。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的腺瘤,内镜下切除后3个月再复查;若无残留,则1年后再复查;若有残留,建议手术或进一步内镜下处理。

哪些因素会让人产生大肠息肉

①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多摄取高蛋白、油炸、烧烤、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存放时间过长的食物。

②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熬夜、吸烟、嗜酒。

③精神问题:工作和/或生活压力大、抑郁、焦虑等。

④疾病:炎症性肠病、长期便秘、肥胖等。

⑤遗传因素:癌症家族史等。

如何预防大肠息肉

①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②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起居有常、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③调畅情志,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治疗。

④治疗基础疾病。

⑤早期筛查。我国建议50岁以上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如果有癌症家族史或消化道症状,建议40岁就开始进行筛查。总之,尽早发现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及时切除并定期复查,是降低大肠癌发生率最有效的措施。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生活与健康》杂志

文章标题:

《您了解大肠息肉吗》

文章作者:

北京市肛肠医院 高旭东 李承惠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原标题:《便中带血,要小心大肠息肉!医生:一文读懂大肠息肉!》

阅读原文

更新日期: 2024年10月29日
文章链接: https://fzjwsw.com/post/337.html